两座红色之城的“双向奔赴”

今年5月末,北安市40名政法干部刚刚从延安回到北安,新一批40名中青年干部团已集结完毕,即刻启程奔赴延安。

目前,北安市委已经选派出四批131名干部赴延安跟岗锻炼、学习培训,接受延安精神洗礼,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北安、延安,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北安为何对延安情有独钟?

缘于两地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

79年前,一支延安干部团从延安出发抵达北安,在北安成立了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从此,延安精神便在黑土地上扎根发芽,让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誉。北安与延安自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新时代,北安与延安交流合作从宣传思想文化交流扩展到党建共建、经济合作等诸多领域,开启了新时代两地深度交流、互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篇章。

从延安到北安,79年前,延安精神在北安撒播

北安市龙江路311号——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下称1945省委旧址),历经79年的风霜雪雨,历久不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实现人民的解放,中共中央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重要战略决策,在延安组建干部团前往东北地区开展工作。

历时75天,行程8000多里路,延安干部团195名成员于1945年11月15日抵达北安。这是当年延安派出的干部团中行程最远、到达最北的一支干部力量。

省委旧址陈列馆内浮雕

延安干部团到达北安的当天就成立了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此,延安精神的火种播撒在了北安,并以燎原之势在东北大地扩散!”

说起这段历史,北安市红色历史研究会会长牛升海激情饱满。

党中央为什么选择在北安建立省级政权?

“选择北安建立省级政权首先是出于战略需要!”牛升海说,当时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我党在此先行建立黑龙江省民主政权,就抢占了战略先机”。

其次,北安地处东北大后方,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是北满根据地五大中心之一,“在此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能够有力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和及时补充兵源”。

有资料记载,仅1947年和1948年两年时间,黑龙江省就向前线输送粮食80多万吨、兵源9.5万人,以及担架、马匹等大批物资,“为夺取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兵源和物资保障”。

牛升海

牛升海说,1945年到1949年四年时间,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委在解放战争期间不辱使命、勇于奉献和牺牲,在建党建政、建军剿匪、土地改革、支援前线、发展生产、培育英才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

从省委旧址到红色基地

夜幕降临,中共黑龙江省委旧址广场上,广场舞舞曲和着孩子们的笑声风一样地飘过。站在广场上,记者脑海中浮现了他们模糊的身影,想象着79年前,这片土地经历了怎样的风云激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不论风云怎样变幻、商潮如何汹涌,北安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将省委旧址完整地保护下来。

省委旧址陈列馆外景

为了铭记历史,赓续血脉,2012年,北安市政府将省委旧址部分恢复,辟建了800平方米陈列馆,并首次对外开放。一时间,党史研究人员、延安干部团后代、各界群众纷至沓来。

2021年,北安市政府通过积极向上争取3600余万元,对陈列馆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

郭昕

北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员郭昕告诉记者,为了让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丰富、生动,三年时间,参与陈展工作的人员追寻干部团足迹,采访了50多位干部团后代,收集实物、照片2000余件,整理史实素材100多万字,前后修改了24稿,最终梳理形成了10万字的“从延安到北安”为主题的陈展大纲。

经过深度挖掘和精心打磨,省委旧址原建筑3472平方米面积得到全面恢复。

2023年7月1日,修缮一新的省委旧址陈列馆重新对外开放。

走进陈列馆,犹如翻开了一部历史教科书,那些青春的面孔、鲜红的旗帜、激情的岁月、奋斗的历程以三单元、十二章、三十五节铺展开来,波澜壮阔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学生参观省委旧址陈列馆

北安市博物馆馆长王欣欣告诉记者,当年延安干部团给北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正在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将包括省政府旧址陈列馆、黑龙江日报社旧址陈列馆、北安博物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东北军政大学纪念馆等16个场馆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唯一红色博物馆群,使其成为展示黑龙江省红色历史的重要窗口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从北安到延安

去年6月,北安市派出了首批6人组成的跟岗锻炼小分队赴延安跟岗锻炼。

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张秋爽被对口分配到延安市宝塔区文旅局。“三个月跟岗锻炼,沉浸式学习体验了延安精神,所学所感所获让我受益终生。”

临走前,张秋爽代表北安文旅与延安文旅共同谋划了友好合作协议,两地从加强两地文化部门相关业务交流、共同打造“从延安到北安”红色旅游线路、业务干部交流互访三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学员在延安党校进行现场教学活动

期间,又选派由40名党务工作者组成的第二批干部团到达延安,围绕党群干群关系、家风建设、政治纪律等专题在延安党校展开培训。

在杨家岭、王家坪、中共中央西北局等革命旧址,学员们被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深深感染。

“通过学习培训,我对‘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学员孙启蒙说。

去年11月,第三批由45人组成的选调生团到达延安党校参加培训。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在梁家河、在南泥湾、在杨家岭、在枣园革命旧址……

学员在延安进行学习培训

作为领队的北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曹德说,“在历史发生地感受历史真实,学员们纷纷表示进一步领会了延安精神内涵,把握了精神实质,从中汲取了奋进力量。”

曹德告诉记者,去年至今,北安市已经连续派出四批131名干部到延安跟岗锻炼、培训学习。根据计划安排,今年下半年,还将选派80名干部赴延安,计划5年时间选派1000名党员干部到延安接受锻炼和教育培训。

“两安”交流向纵深发展

自2023年以来,北安市更加注重探寻文化魂脉,传承红色基因,追溯力量之源,经过两地宣传部门的先期对接沟通,去年10月,北安市委书记李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孟凡晶带领党政代表团赴宝塔区开展“从延安到北安——赓续红色血脉、共铸美好未来”主题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延安、北安的“双向奔赴”。

活动期间,北安市党政代表团与延安宝塔区委区政府进行高层交流座谈,并举办了联合招商推介、文艺作品展览,双方就考察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五大方面达成深入交流合作,持续深耕“从延安到北安”红色品牌。

两地开展“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活动现场

今春,延安南泥湾集团下属的拓荒农业与北安鲜乡米业达成了6000亩稻田、1800吨富硒大米的定制合同;北安市民与延安果农签订了30棵苹果树、约1吨苹果的定制协议。

这是两地开展的“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和“我在北安有亩田”认养活动以来,北安接到最大的一笔订单。

北安市商务局副局长郭蕊表示,“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和“我在北安有亩田”农产品品牌,通过“共享经济+定制农业+文旅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未来两地在定制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将持续深入开展合作。”

“龙江好物北安甄选”形象店进驻延安

今年5月5日,首家“龙江好物北安甄选”形象店进驻延安佳旺果蔬连锁超市,北安地产的60多种农特产品在延安亮相。

除了经贸交流,两地文旅合作也有了新进展。根据两地文旅部门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合力打造“从延安到北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旅游+冰雪”“黄土风情+少数民族风采”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通“延安—北安”红色旅游和拓展研学专线,进军“西北—东北”文旅产业市场。

除此之外,两地文联还将联手打造特色新媒栏目《两安文学》,开设“从延安到北安”红色文化论坛。

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芝敏介绍,“目前,两地已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相关部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9份,涵盖合作内容30余项。双方在深化基层党建、干部培养、经贸互动、文化旅游、媒体融合、文明实践、司法改革、基层治理战略合作等方面达成深度共识,开启了延安北安新时期战略合作的新篇。”

周芝敏表示,未来,两地将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协同合作新格局。围绕各自重点产业开展补链强链,定期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带动效应显著的优质项目,提升两地区域产业竞争力,携手构筑红色血脉赓续和高质量发展“双子城”。

记者:崔立东;摄影:崔立东;视频:崔正阳 崔立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财经 » 两座红色之城的“双向奔赴”